(91).重陽節之來龍去脈

簡牧師晚安:晚於午間主日崇拜後,承牧師口諭,印證【重陽節】在中國當今之位格與「老人家」掛鈎否?乃千鈞重之課題,晚遂鼓其餘勇在網上搜獵後增廣見聞如下:查《中華網》於二○一六年十月三日曾上載一篇標題為——【重陽節為何要敬老:中國人最該知道的四重意思】,內容雋永,閱後殊堪回味,茲節錄其中精華,實為『文以載道』之試金石,仰希垂注。

  筆者於剖釋『重陽節』之「來龍」具深入淺出及非同凡響之著墨稱:  

           敬祖——重陽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記念祖先的意義郤是相同的。

  中國數千年來承襲了祭祖的傳統,其中有著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為重要的一種,便是受儒家影響,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敬老——重陽日還是新時代中國的”老人節“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晚由衷折服筆者具有真知灼見之【新時代中國】概念是一年前早已面世。至於無獨有偶,順藤摸瓜,靈機一觸,晚不禁聯想當局六四學運之劊子手實為滿手血腥之八十五歲老人鄧小平,其血洗天安門弄至天怒人怨、聲名狼藉,搞出一場大龍鳳,為粉飾太平及討好緊握軍方大權老朽們歡心,遂自編自導自演或由讒臣們祭出【老人節】擋煞而已,上述乃晚閉門造車式之天方夜談,聊摶一粲)。

           孝道——重陽是對中華孝傳統的一大承載

  對於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發見的正是作為中國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

  中國諸子百家思想雖各異,但無不注重孝道。如今中國可謂每一寸肌膚對孝道都充滿了饑渴。老人渴望孝道,因為其急需人贍養;中年人渴望孝道,因為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老年;孩子渴望孝道,沒有孝道就沒有慈愛;社會渴望孝道,沒有孝道,社會將變得冷漠;國家渴望孝道,沒有孝道,國人將不忠於國。華夏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據守本土四千年而不被異族所統治,是世界上唯一可繁衍五千年而至今不衰的民族,何也?孝敬祖先,忠於國家。不講孝道,則家不為家;不忠於國,則國將不國。不忠不孝,四分五裂,華夏何以存在世界五千餘年!

  如今中國正步入中齡化社會,國家養老不可能,家庭養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順、淒涼等死之時,才會明白孝道的深義?我們離不開孝道,如果認為古代孝道有問題可以修正,但如果只是一味詆毀孝道無異於自掘墳墓。今天社會問題實因不孝而起,非孝道不能解決。

           感恩——重陽中包含最大的普世價值

  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遍的價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被所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將會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棵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為誌其盛,爰撰【嵌字文獻】—《整冠法》之〔感恩節快樂〕,尚祈卓裁 :

  【感】激天父愛世人

  【恩】澤萬邦藏妙韻

  【節】日舉家喜親近

  【快】慰上心頭寄語

  【樂】爾忘返謝神恩

 晚鎮鴻鞠躬

二○一七年十一月五日                

Latest comments

19.09 | 17:31

在忙碌(忙亂)中找到片刻安靜(閱讀神的話), (透過祈禱)把重担交託神, 必能讚美神恩。

15.06 | 02:50

祝大簡牧師早日康復

03.03 | 01:42

今天花朵終於願意接受疫苗,這是莫大喜訊,祈求神繼續使用你寫作的恩賜,見証祂。

13.01 | 17:11

(一) 看別人比自己強可化解衝突或分歧

(二) 主耶穌在十架上對同釘十架的那罪人之對話表現完全饒恕和愛是最好的榜樣

(三) 禱告是向神表達自己真誠的想法,神也藉著不同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回應。不然,分歧或衝突很易升温

Share this page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