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摩登鴻雁

亞姆:大家好?三鏢連發,險成箭豬,大難不死,未卜吉凶。亞姆壯語,文化中人,鏢不浪擲,知書識禮,金句、雋語,出口成文,溫故知新,受益瀰深。

  題外話:話說當年與故友陳一新茶局時,他竟樂道余投稿時所引用之「孤掌」(寓意自嘲:孤掌難鳴)作筆名,不以為然,且褒之為「孤掌易鳴」,殊不合襯,一笑置之。

  正傳回歸:

【命題一】:《愛人如己》出於利未記19章18節。

  〔孤掌解密〕:在萬紫千紅中,有一令人萌生霞想、愛不釋手之花卉:「毋忘我」乃一溫罄但負面之名號,若將其送上寢邊人,也許能搏取一笑,在「金色年華」剩餘歲月裏,男方若能鍥而不捨借鏡「毋忘我」之後兩個字—「忘我」,而對象只限與寢邊人日夕相對,與愛慕之昇華—「心有靈犀

」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歸根到底,罪魅禍首—「鍵盤戰士」乃姑丈之小三,姑媽飽受冷落,遂有微言,誠始料之所不及也,箇中原諉,且聽道來。

  長話短說:姑丈有感時不與我,盈千上萬之文章與詩詞為求能與世人分享,不惜日夕趕工上載作事工,也許對中興海外中華文化略盡綿力,遂與時間展開競賽,那管廢寢忘餐。

【命題二】:《修身、治國、平天下》出自『禮記—大學』之解密

  別再弄錯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不是家,國也不是國,天下才是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的哪个“家”?許多人都理解錯了!別再弄錯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不是家,國也不是國,天下才是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句常常被人引用的古話,但是,有些引用者并不一定能確解其中的含義,尤其是其中的“家”“國”與“天下”,其內涵就與現代意上的“家國天下”有所不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源于《禮記.大學》。《禮記》据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所以又名《小戴禮記》、《小戴禮記》。《禮記》與孔子教授弟子的《詩》《書》《樂》《易》《春秋》等共稱“六經”,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生哲學的論文,該文先提出學習的目的在“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接着認為只有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其文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很好理解,就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養,這是為人立世之本。而后文的

“齊家”治“國”與平“天下”,則必須先要了解孔子說這句話時所處的時代及其政治制度,這樣才能更準確地理解這句儒家經典。孔子的生活時代,是我國的春秋末期,春秋時期有兩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一个就是立嫡長子的宗法制度,另一个是繼承西周的分封制。所謂“分封制”,是我國古代分封諸侯的制度。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稱號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后,周武王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來的統治地區,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但如何牢固控制東方的大片領土,成了武王面臨的一个嚴重問題。于是,他采“分封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就是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盟國的首領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這一个个諸侯國成為對一方土地進行統治的据點,它們對周王室也起到拱衛的作用。據史書記載,當時有800多个諸侯國。諸侯的等級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

  姑丈寄語:《家》、《國》乃連體怪嬰,無家豈有國?無國那成家?【國】之興亡,匹夫有責,寓意如欲食安樂茶飯,人人得回饋社群,終生受用。

  那邊廂,【家】和萬事興,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岔開一筆,至於姑丈備受家眷埋怨及誤解是時候作澄清性交代:

(一)拒打疫苗:拖累她們失去全家出外用饍之天倫樂;

(二)姑媽終日抱怨姑丈口口聲聲要教化世人(忘想去做主耶穌),成日心內只有憑鍵盤教化唔識之世人,對家人則視作透明。

(三)姑丈駕車好多時在時速限制六十公里時會駛到四十餘公里,姑媽便大發老脾,認為我唔應該GEORGE嗰地球轉,有一次仲在前往多倫多途中幾乎要自尋短見,後來經亞欣檢查由於油門被汽車地毯攝住,始能安抵多倫多,哈尼路亞!

【命題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八個字—源於「詩經—擊鼓」之解密

還在誤用?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的不是愛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常出現在不少婚宴和求婚的場合,被用來表達男女(或男男、女女)之間最浪漫、最真摯的情愛。但您知道嗎?這句話其實是用來歌頌戰友之情的「men's talk」,男人對男人說:「今天上戰場,兄弟可別死!」現在則多被誤用於兩個人的情愛,或指兩個人牽手相愛一輩子。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開始不是在說男女情愛

  春秋戰國時期兵馬倥傯,生活在底層的士兵、百姓長期處於被支配、被奴役的位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的〈邶風‧擊鼓〉篇,說的是即將征戰沙場的兩位年輕戰士發出「古來征戰幾人回」之嘆,於是兩人牽起手互相鼓勵,一定要一起撐到最後,不要戰死沙場,要活到頭髮變白!這是一段悲壯的時代情懷,述說的是袍澤之情與身處戰燹中求生的意志,可不是男女情愛。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 嗟 闊 兮,不 我 活 兮。于 嗟 洵 兮,不 我 信 兮。

  翻成白話文是這樣的:「擊鼓的聲音震響,兵將奮勇操練。有的修路築城牆,偏偏我到南方從軍。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歸國,使我憂心忡忡。何處可歇何處停?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牠已入森林。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只怕你我此分離,沒有緣分再相會。只怕你我此分離,無法堅定守信約。」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字面上看起來很像在說愛情

  事實上,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描述士兵久戍不得返家的心情。詩人坦言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泄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作品呼喚著對生命的尊重和幸福的獲得,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懷的闡釋。然而兩名戰士在艱苦漫長征途中的互勉之詞,如今卻被情人用於歌頌海誓山盟,或被各種灑狗血戲劇、言情小說、網路文案,當作男歡女愛的助興語。無怪乎國文老師總告誡我們,想要引經據典,要先搞清楚原義,不然笑話鬧多了,全國一半以上的人都會以為笑話是真的!

為求《文以載道》遂深入淺出,和〔嵌字七絕〕乙首分享如下:

擇善固《執》拾行裝

至聖孔《子》儀賀壽

無以尚《之》乎者也

一杯在《手》樂悠悠

二0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孤掌

Latest comments

19.09 | 17:31

在忙碌(忙亂)中找到片刻安靜(閱讀神的話), (透過祈禱)把重担交託神, 必能讚美神恩。

15.06 | 02:50

祝大簡牧師早日康復

03.03 | 01:42

今天花朵終於願意接受疫苗,這是莫大喜訊,祈求神繼續使用你寫作的恩賜,見証祂。

13.01 | 17:11

(一) 看別人比自己強可化解衝突或分歧

(二) 主耶穌在十架上對同釘十架的那罪人之對話表現完全饒恕和愛是最好的榜樣

(三) 禱告是向神表達自己真誠的想法,神也藉著不同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回應。不然,分歧或衝突很易升温

Share this page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