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上元誕源革(一)

【末世文摘系列】

  上古時代,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前179—前157)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隋書:音樂志》曰:「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

建國門內,綿亘百里,列戲為戰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戰日。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變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月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節。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待續)

二0二二年二月八日                   

Latest comments

19.09 | 17:31

在忙碌(忙亂)中找到片刻安靜(閱讀神的話), (透過祈禱)把重担交託神, 必能讚美神恩。

15.06 | 02:50

祝大簡牧師早日康復

03.03 | 01:42

今天花朵終於願意接受疫苗,這是莫大喜訊,祈求神繼續使用你寫作的恩賜,見証祂。

13.01 | 17:11

(一) 看別人比自己強可化解衝突或分歧

(二) 主耶穌在十架上對同釘十架的那罪人之對話表現完全饒恕和愛是最好的榜樣

(三) 禱告是向神表達自己真誠的想法,神也藉著不同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回應。不然,分歧或衝突很易升温

Share this page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