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童年擅文〕(甲)——文章下載自二○一七年九月十五日中華導報之「少兒園地」
林則徐,清朝大臣,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埃村老人,出生予公元1785年,福建侯官(今閩侯)人,以虎門銷煙震惊世界。
史稱他”少警敏,有異才“,並以”童年擅文“而被稱為神童,世間流傳著不少關于他顯學露才的生動故事。
林則徐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叫林賓日,是個教書先生,不僅通曉經書,更喜歡吟詩、作賦、寫文章。但是,他多次參加考試都名落孫山,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他在讀書的過程中,最崇拜的是南朝陳國一個叫徐陵的,不但仕運亨通,官至尚書,而且文章綺艷,與庾信齊名,是當時很有造詣的文學家。于是,父親在林則徐剛一呱呱墮地,便為他取了個名字,叫則徐,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徐陵那樣的人才。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父親對林則徐的早期教育抓得很緊。兩歲教他認字,三歲教他背書,四歲便讓他跟著自己到私墊去,讓他和學生一塊讀書。
林則徐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立志不辜負父母的希望,自覺讀書,學習刻苦。夏天,由于他家的院落後邊有一條臭水溝,蚊虫密密麻麻,在晚上林則徐讀書時,把他咬得渾身都是疙瘩,他郤仍不覺得,直到第二天早晨,母親來叫他去吃飯時才發現,母親心疼得失聲痛哭。于是,她狠心賣掉了一副耳墮,給他買來了一個帘子和蚊帳,並于每天晚上,在林則除讀書時,為他驅趕蚊虫。
有一天,他的父親帶著學生去鼓山遊玩,登山望海,觸景生情,一時與起,便讓學生以”山“和”海“為聯作一副對聯,並把這兩字嵌入上下聯中。
當其他學生還在苦苦構思的時候,年僅九歲的林則徐已經脫口而出:「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眾學生一聽,無不稱贊叫好。父親林賓日更是惊喜異常。因為他覺得,兒子寫的這副對聯,不僅氣勢磅礴,而且還借此抒發了他廣大的胸懷和宏偉的志向。
此事傳出後,福州一位名士大為惊異,來到林賓日的家中,想當面試試林則徐的才學,當林則徐被叫來和他見過禮後,這位名士當場念出了一個上聯:鴨母無鞋空洗腳。
這是一個和周圍的事都不相關的上聯,連林賓日聽了也一時想不起從何相聯為宜,可小小的林則徐未加思考,竟立即對出了下聯:「雞公有冠不梳頭」。
那名士聽後,感到出有奇思,答有寄想,且對仗工整,字字有聲,不由得連連稱贊!”神童!果為神童!“
從此,九歲的林則徐便以”童年擅文“而出了名。
林則徐自從有了”童年擅文“的名聲後,林賓日越發把培養林則徐成才當成了大事,經常與他切蹉詩文,以幫助他提高學習興趣,增強他學習的自覺性。林則徐深知父親的良苦用心,對讀書和寫作也抓得更緊了。
有一年除夕,父親林賓日坐在堂前寫對聯,林則徐站立一旁,舖好紙、研好墨後,林賓日從兒子的手中接過筆來,稍加思考,便來了副上聯:除夕月不同,點數盞燈,代乾坤作色。
該寫下聯時,林賓日有意讓兒子顯顯才華,便故作難色;林則徐見狀,已經知道父親的用意,先沒有開口,而是掄起一個小鼓槌,輕輕地在堂鼓上敲了三下。父親不解其意,便問他說:”這是為何?“
林則徐笑著答道:”兒子已為父親續好了下聯。“
隨後念道:”新春雷未響,擂三通鼓,替天地揚威“。
林賓日聽了,連聲贊道:”好一個’替天地揚威‘“我兒果然氣度不凡!
林則徐十二歲那年,去縣城參加童子試,考官見他的成績與一個老童生相差無幾,就以聯對的形式進行複試。
考官所出的上聯是:童子何知?
意思是說:你們二人的知識到底怎麼樣?
老童生一時沒有回答上來,林則徐郤坦然回答道:”大人利見。“
意思是說:大人您自有正確的評判。
因此,林則徐考中頭名。
第二年,郡中考秀才,林則徐又一舉得中,被選拔到福建省城最高學府螫峰書院深造。
林則徐在公元1811年入京會試,一舉考中進士,走上仕途,先後任河道總督,江蘇巡撫。
1838年,林則徐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
1840年,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鄭廷禎合力嚴緝煙販,迫便英美煙商交出鴉片237萬斤…………待續
二○一七年九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