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編輯
交通編輯
香港電車一直以屈地街附近的電車總站,作為其7個電車總站之一。
地鐵(現港鐵)於1970年代發展港島綫時,本來擬於屈地街一帶的地底設「屈地站」,以服務石塘咀的居民,但計劃一直未有落實。最終,原建議設於屈地街一帶的車站南移至香港大學地底一帶,成為今日的香港大學站,香港大學站於屈地街設有一個出口並以長通道連接車站大堂,而屈地街創業商場及其附近太平洋廣場的地鐵預留出口位置則沒有使用[1]。
在戰後,屈地街電車總站是位於香港商業中心外,山道旁邊,迴圈中間是電車總站更亭。直至干諾道西進行天橋工程才停用。[2]
1989年屈地街電車廠啟用後,以「屈地街」為總站的電車曾經在屈地街車廠入口落客(與現時的回廠電車相同),在車廠內調頭,直至數年後位於現址的電車總站啟用。[3]
(乙) 屈臣氏
歷史編輯
公司成立編輯
在1923年登出的廣告,上面寫有位於廣州沙面的藥房位置。
發展編輯
(丙) 屈遲恭—門神之一
門神源自中國傳說的司門之神,立於大門站崗守衛,阻嚇鬼怪入侵。最早記載的門神是神荼、鬱壘,在佛教傳入中國後,豐富門神的種類,如四大天王或金剛像等。此外還有文官、宮娥等諸多樣式。
臺灣寺廟中最常見的門神是秦叔寶(又名秦瓊)與尉遲恭(又名尉遲敬德),皆屬武門神。秦叔寶的外型為粉面、鳳眼,手持金鐧;尉遲恭則面黑、怒目,手持金鞭,因此又稱為「鞭鐧門神」。關於二者作為門神的傳說有二,其一是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誅殺兄弟,為此心神不寧,以為其兄弟化為厲鬼來索命,而秦叔寶與尉遲恭為當時著名武將,因此請他們來守衛宮廷大門,後唐太宗命畫師描繪兩人容貌於門上,也能得此效果。另有一說是,傳說涇河龍王犯天規,玉帝命魏徵將之處斬,龍王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要將魏徵留在身旁來拖過處斬時辰,不料魏徵入睡元神出竅,執行玉帝交代任務將龍王斬首。從此,太宗每夜夢見龍王提頭索命,驚嚇而無法入眠,後請秦、尉遲二將為太宗守門,龍王自此不敢再入內騷擾。
(大晚戲言:苟加入《鬱金香》自然四福臨門,雅俗共賞焉。)
二0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牟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