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橋者的崩壞《半島電視台》(上):從CNN手中搶回新聞
對眾多阿語系的系友學生來說,半島電視台的出現,稱得上「阿拉為我們開啟的另一扇窗」。自從有了半島電視台,逢年過節的親友叨唸,也在「去考外交官」、「畢業挖石油」外,多了「可以當戰地記者採訪賓拉登」這一神秘、卻又充滿時代感的特殊選項。
和CNN一樣即時,和BBC一樣精準!
主打「顛覆西方觀點」的半島電視台,成立初期曾主打著這樣的口號,報導的腳步不僅遍及全球,透過地緣之便,半島更在以巴衝突、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屢開獨家。到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半島的鏡頭更是鎖在群眾咆哮前,臉書革命、社群革命、衛星電視的傳播革命,半島電視台也一夕成為轉播革命的熱血號角手。
針對半島的「關台令」,在國際上卻激起反效果,像是紐約時報、衛報等跨國競媒皆出面守護「新聞自由」;被包圍的半島,亦悲壯拉出「為無聲者發聲」的抵抗旗幟。
然而主流傳媒力撐半島的同時,熱血的彼端卻是另一種氣氛。在中東研究與地區記者圈內,不少意見認為半島落難只是早晚、甚至剛好而已,還有曾為半島效力——甚至為其入獄坐牢——的知名記者公開補刀,現身譴責受卡達政府操弄的半島「根本沒資格為新聞自由哭號」。
我們該相信誰?半島電視台,報的都是真的嗎?
訊息即力量
在阿拉伯之春的高峰時刻,半島電視台的直播,將革命的激情從突尼斯、的黎波里、開羅,傳送到了全世界。之後,突尼西亞與埃及的強人政權先後倒台,而爆發內戰的利比亞,也擊斃了格達費的極權統治——為「革命」傳聲的半島,至此聲勢如日中天。
不過在阿拉伯世界,用新聞引領革命的故事,其實並不新奇。
驅逐英國殖民的埃及英雄——納瑟總統——就曾在50年代,比照BBC成立了「阿拉伯人之聲」(Voice of the Arabs)廣播電台,透過短波訊號,從開羅向阿拉伯世界播送新聞、時事評論與納瑟本人的政治演說。由於納瑟本人極具群眾魅力,阿拉伯人之聲也成為中東最受歡迎的頻道,納瑟亦透過廣播,向阿拉伯兄弟宣揚自己「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理念。
儘管納瑟風潮煽起了中東的民族運動,但在1967年六日戰爭中,納瑟與埃及卻遭以色列擊潰,而衝突期間阿拉伯人之聲不斷播出「埃及大勝」的假新聞,這讓發覺真相的聽眾大失所望,信譽掃地的納瑟電台從此失去影響力。
隨著納瑟在1970年猝逝,阿拉伯世界也不再有領袖共主,比起跨國傳播,各國更傾向新聞控管。直到1991年,波斯灣戰爭開打,阿拉伯國家這才尷尬的發現:包括本國電視台在內,所有關心「沙漠風暴」的觀眾,全都緊盯著CNN直播!
被CNN海放的情況,讓當時的海灣各國相當憂慮,因為在CNN視角下,美軍的所向披靡,正好映襯出沙烏地等國無力自衛的窘困;衛星電視傳出的畫面都是美軍,刻意被安排「光復」科威特的阿拉伯聯軍反遭無視;而沙烏地開放基地、讓美軍大方進駐的新聞,更是引起賓拉登等極端保守者的憤恨。
CNN的強勢叩關,讓阿拉伯世界——特別是海灣國家——警覺到國際失語的威脅,但另一個老牌的國際傳媒「BBC」,此時卻主動找上了門。……(待續) 二0二二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