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引進入來到行翻出去,中國汽車工業正迎來大變革。經歷了多年的出口量徘徊不前之後,2021年起,中國整車出口突然呈現井噴之勢,去年已經超越韓國躍升至全球第三,而如果疫情之後,仍然能保持今年第一季度的勢頭,今年中國整車出口量甚至有可能超越德國。徒弟超越師傅,我們或許即將見證中國汽車行業的歷史性一頁。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日前報導,特斯拉上海工廠2019年投產,這對於電動汽車和海外汽車製造廠來說是一個突破。首家外商獨資整車製造企業落戶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特斯拉此舉也標誌著一個更大的趨勢已經開啟,這一趨勢可能改變全球製造業結構,歐洲可能會迎來新一波【去工業化】浪潮,並引發堪比上世紀80年代的貿易緊張局勢,這一趨勢就是中國作為汽車出口大國的崛起。德國數據顯示:中國的氣車出口數量正突飛猛進,其中有很大一部份是電動車,大多銷往歐洲。幾年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幾乎可以去到忽略不計,但是現在去到202年,中國出口了約50萬輛電動汽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僅次於德國,隨著汽車市場逐漸電動化,歐洲可能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在汽車領域將迎來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市場結構將出現戲劇性的變化。歐洲和日本現在從中國購買消費品並向中國出口豪華汽車或關鍵部零件,同時運抵歐洲的中國電動汽車上的車標,不一定能表明其產地,其中相當一部份是產自上海的特斯拉(TESLA),其他品牌包括達契亞(Dacia)、極星(Polestar Racing)和寶馬(BMW)。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承諾去到2025年讓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量總旺的20%左右。歐盟也提出方案:希望到2035年將不再有新的燃油汽車註冊。在電動汽車領域,歐洲與中國目前正同步引領潮流。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300萬輛,排名全球第一,而歐洲電動汽車銷售量約比為20%,在比例上遙遙領先,上述乃《神舟自強不息》之開場白。
中國汽車工業已經崛起,中國汽車有沒有可能取代日本汽車,並且成為汽車製造強國?事實上,日本經濟已經停滯了幾十年,看樣子日本經濟依然會停滯下去,而日本經濟停滯的原因,正是因為日本製造業科創新不足,讓整個社會創新能力不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整車出口首次突破200萬輛,達到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日本(382萬輛)和德國(230萬輛),已大幅超前韓國(152萬輛),其中新能源出口量達到31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00%。當然日本經濟雖然停滯,但日本汽車產業依然十分亮眼。在全球汽車市場,日本汽車仍然佔據著極大的市場份額。日本汽車之所以長盛不衰,並非是因為日本汽車什麼創新,而是因為日本汽車製造工藝的確十分先進,即使到現在為止,日本汽車雖然沒有雖然沒有什麼創新,郤依然能夠領先於其他國家。事實上現在日本汽車在新能源方面已經逐漸落後於美國,甚至有一點給中國迎頭趕上。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我國汽車整車出口67.6萬輛,同比增長57.8%,整車出口金額為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87.9%。儘管二季度中國汽車行業受疫情嚴重影響,但5月份以來,國內汽車市場產銷恢復迅速,根據海關總署出口數據預估,2022年全年汽車出口量,接近300萬輛,出口量要超越德國,只是時間問題。有觀點認為:如果下半年出口增速能夠重回50%以上,中國今年完全有可能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事實上,中國汽車出口的火箭式上升,來得多少有點突然,2021年儘管新能源車輛崛起迅速,但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增速,其實並不亮眼,2021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萬輛和262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連續3年下降趨勢,而在過去幾年中,中國車企出口量,始終維持在100萬輛左右,明顯陷入停滯期。2021年汽車出口突然爆發,究竟什麼回事?不得不說:其實疫情是最大的原因。疫情影響下,國外車企供應鍊受到衝擊,引起生產線被迫終止,對部份供應鍊商品需求激增,而我國疫情防控措施較好,物流以及供應鍊得到較好保障,動態復工復產現出較強的的韌性。例如在芯片方面,全球芯片危機中國影響較小,國外廠商產能出現不足,中國產能迅速恢復,填補全球產能缺口。也是因為疫情影響,2021年豐田、本田、福特等廠商,被迫暫停海外整車生產。所以我國車企順理成章成最大嬴家。但疫情的客觀背景下,我國車企能夠迅速抓住機遇,也離不開自身硬實力的提升,其關鍵在於整車廠、海外工廠的版圖不斷擴張,同時今年開始,國家把外資品牌限制的大門打開,國內品牌競爭就更加激烈,固守國內市場顯然不行,最有效的回應方法,就是積極走出去。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全球化是中國汽車企業的唯一出路,如果自主牌汽車一味倚賴國內市場,不走出去,在國際上沒有影響力,這20多年的紅利就浪費了。……(待續)
二0二二年六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