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壬寅薈萃】—《足智多謀》之〔諸葛亮〕語錄

  《諸葛公生平》:

  躬耕隴畝

隆中諸葛草廬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 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 其時他在荊州與石韜、徐庶、孟建遊學,三人讀書都力求精熟,只有諸葛亮“觀其大略”。諸葛亮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常常從容地抱膝長嘯,曾對其他三人説:“你們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問諸葛亮自己能做什麼官,諸葛亮笑而不言。後來孟威欲北歸故鄉,諸葛亮對他説:“中原的士大夫多的是,你只管遨遊就好,何必回到故鄉呢!” 

隆中對策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同時,積極聯絡當地的豪傑。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位於今河南南陽)。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多次才見到諸葛亮。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向他詢問道:“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帝之命,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伸張大義重振天下,但自己的智慧謀略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説了三分天下之計。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以來,各地豪傑並起,佔據多個州郡的數不勝數。當初曹操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佔據江東,已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藉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佔據漢中,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是漢室宗親,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着飯食,用壺裝着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這篇論説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悦,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説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諸葛亮時年27歲。

 

《雋語連篇》

民諺諺語類〕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 

‧大事起於難,小事起於易

‧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三個臭皮匠,合個諸葛亮

‧有文事必有武備

‧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

‧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統治者必須具備外柔內剛的氣質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圖以於易,為大於細

‧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

‧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

‧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 《便宜十六策·賞罰》

‧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持功能而失信。 

‧勸農業,無奪其時。

 

〔關於贊美諸葛亮的名言佳句詩句〕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隻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並書。 

 

 這副聯語摘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上句贊揚諸葛亮的大名長垂宇宙而不朽,下句

 頌美諸葛亮是國家元老重臣,遺像端肅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今人馮灌父摘句並書。 

 這副聯語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意思是諸葛亮經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比

 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望,隻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

 呂望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勛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於

 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肖何、曹參,更高一著。 

 

‧異代相知習鑿齒; 千秋同祀武鄉侯。 ---近人鍾瀚撰書。 

 上聯是說後代深知諸葛亮的,是晉人習鑿齒。他著《漢晉春秋》,首先摒棄一般史家以魏

 為正統的作法,推尊蜀為正統,並大力頌揚諸葛亮的勛業。 

 下聯是說曾封武鄉侯的諸葛亮,治蜀有功,遺愛在民,千多年來人民都到這裏來瞻仰祭祀 

 他。聯文對昭烈武侯同祀備加頌揚。 

‧近人王天培撰書。

 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終,統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

 名存兩表;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安危天下計,先生以往,緬懷風

 義拂殘碑。 

 上聯是說諸葛亮本在讀書耕田,為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從隆中一對,三分定局開始,

 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終為國事奔勞不息。遺恨的是統一天下這件古今大難事 

 未能成功,隻留下前後《出師表》,猶可想見他的勛業。 

 下聯是說如今世上又出現了陳強、古冶子一類恃強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自相殘殺。有哪個能象諸葛亮那樣“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撫今追惜,拭拂祠內殘碑,懷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賢哲風義,不禁感懷萬端。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義肝忠膽,六經以來二表;

 託孤寄後,三代而後一人。 

 

‧地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裏,東去襄陽問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

 

‧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三顧頻煩天下計  一番晤對古今情 

 

‧布衣吟嘯足千秋,草廬頻顧,收起潛龍,蜀丞相盡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勛名垂兩代,漢祚將終,霄沈羽鎢,杜少陵酸心嘔血,有由來哉。 

 

‧志見出師表  好為梁父吟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三分籌策基荊楚;兩表精成泣鬼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既生瑜,何生亮。

 

二0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Latest comments

19.09 | 17:31

在忙碌(忙亂)中找到片刻安靜(閱讀神的話), (透過祈禱)把重担交託神, 必能讚美神恩。

15.06 | 02:50

祝大簡牧師早日康復

03.03 | 01:42

今天花朵終於願意接受疫苗,這是莫大喜訊,祈求神繼續使用你寫作的恩賜,見証祂。

13.01 | 17:11

(一) 看別人比自己強可化解衝突或分歧

(二) 主耶穌在十架上對同釘十架的那罪人之對話表現完全饒恕和愛是最好的榜樣

(三) 禱告是向神表達自己真誠的想法,神也藉著不同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回應。不然,分歧或衝突很易升温

Share this page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