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薈萃】之《老子擎天語錄大全》系列(十一)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道德經》十八章。
「白話文淺譯」:大道廢棄,才會提倡仁義;智慧出現,才會產生偽詐;六親不和睦,才有孝子慈父;國家昏亂,才會出現忠臣。
魚在水中,不覺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氣中,不覺得空氣的重要;大道興隆,仁義行在其中,自然不覺得有倡導仁義的必要。等到崇尚仁義的時代,社會已經不是純厚了。某種德行的表彰,正由於他特別欠缺的緣故;猶如現在所謂好人好事的表彰,正由於這些事跡極其稀罕的原故。
上古的時候人民誠實,冇什麼知識,根本沒有虛偽。中古時候,民情日盛,於是治天下的人就他的智慧創造出制度法令來治理人民,於是虛偽詭詐也隨之而產生了。用智慧來防止逃稅!
人民甲:「我用智慧來逃稅!」家族中人都能推誠相與,和睦共處。根本就用不著孝和慈,等到六親不和,孝慈才因而產生了。國家清明的時候,各大臣各展所長,各展其職,並無所謂的忠臣。
國君:「他們都是朕之大臣」。國家昏亂以後,大臣開始唔盡責,忠臣才會產生。
國君:「他對朕非常忠心,他才是朕之忠臣,」
仁義、智慧、孝慈、忠臣,這些都是在大道廢棄,純樸破滅以後才產生的。它們的產生,正說明了智慧的破產,人心的墮落,這是社會退步,而不是進步。
老子:「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風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道德經》二十章。
「白話文淺譯」:精修聖賢書,唯聲與阿聲,相差多少?美麗與醜陋,相差幾何?人們所畏懼的,我不能不害怕。宇宙是如此寬闊啊,從古到今,世風流轉,好像沒有盡頭!
然而,人人都在縱慾狂歡,如同享用太牢的盛筳,如同春天登上高台極目遠望,而我郤獨自淡治寧靜啊,無動於衷。渾渾沌沌的樣子啊,好像嬰兒不知嘻笑;疲勞困頓的樣子啊,好像無所歸依。
學問知識事憂愁煩惱的根源,棄絕一切學問知識,就不會有憂愁,煩惱。世人都趨榮避辱,取善去惡。但榮辱貴賤相差多少?善與惡又相差好多少?
老子:「不過,我也不能特立獨行,顯露鋒芒。大家畏懼的,我也不能不畏懼,但是大道事那麼的廣大而沒有窮盡,和世俗相差太遠了。眾人都興高采烈的樣子,好似參加豐盛的筳席,又好像春天登台眺望景色,唯有我恬淡無動於衷。好似不知嬉笑的嬰兒疲憊的樣子,好像無家可歸。眾人都有,大家都有盈餘,唯獨我好像不足的樣子。我真是愚人的心腸啊,混沌的樣子,世人都光耀自炫。唯獨我昏昏昧昧的樣子。世人都精明靈巧,唯我獨無所識別的樣子。眾人都好像很有作為,唯獨我愚昧而笨?我和世人不同,我重視『道』的生活。貴賤、善、惡、是、非、醜,這些價值判斷並沒有盡對性,只不過是相對形成的,經常隨時代、環境而更改。世人的縱情於聲.色.貨.利,生活應該甘守淡泊,淡然無味,但求精神的提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視,故瘴;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跨,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道德經」二十二章。
「白話文淺譯」:彎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直,低窪才能盈滿,破舊才能更新,少取才能多得,貪多反而惑亂。